一款来自中国的潮玩LABUBU(拉布布)正在风靡全球。其设计因融合了调皮、可爱、怪诞等特质,而提供了别样的情绪价值。文史作家李开周在新作《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》中就披露,中国在宋朝就出现了最火的潮流玩偶“磨喝乐”,其火爆程度和今天并无二致,一对可以卖到三千文,甚至更高,有一些人还会贷款去买。
消费“磨喝乐”在宋代成为时尚。图源:人民网
“磨喝乐”成为节令玩具
“磨喝乐”一词,是汉语对外来语的音译,所以,也有人叫它磨合乐、摩㬋罗、磨喝乐孩儿、摩㬋罗孩儿。
李开周介绍,磨喝乐是一种小孩样子的土偶。这种小土偶往往会被装在一个雕刻精美、饰以彩绘的栏座里,有的还会用红纱或绿纱做成的纱笼装起来。特别精美的,甚至用黄金、珠玉、象牙、翡翠来装饰。
彩色的“磨喝乐”
在宋朝,每到七夕时节,大家都会买来,甚或赠送给亲朋好友。《武林旧事》记载:七夕前,修内司例进摩睺罗十桌,每桌三十枚,大者至高三尺,或用象牙雕镂,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,悉用镂金,珠翠衣帽,金钱钗镯,佩环珍珠,头发及手中所执戏具皆七宝为之,各护以五色镂金纱橱。制阃贵臣及京府等处,至有铸金为贡者。
“七月七夕,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、州西梁门外瓦子、北门外、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,皆卖磨喝乐,乃小塑土偶耳”。到了七月初七晚上,开封很多重要地段,都会有商贩出售磨喝乐。不管是皇宫大内,还是富贵人家,乃至平民百姓,都会买磨喝乐作为七夕节日重要的节令玩具。
风靡宋代的“磨喝乐”玩偶
陆游买“磨喝乐”耗费数千钱
宋朝的磨喝乐有泥捏的,有玉雕的,也有木刻的、陶瓷的,还有暗藏机关再用黄金装饰的,一按机关,五官和四肢都会动。对一般百姓来说,他们只能去买泥娃娃。
明仇英《汉宫乞巧图卷》(局部)
查明修《姑苏志》记载:“宋袁遇昌居吴县木渎,善塑化生摩罗,每抟埴一对,价三数十缗,其衣襞脑囟,按之蠕动。”意思是说,宋朝有一个巧手匠人袁遇昌,住在苏州木渎镇,擅长制作摩罗,每捏一对,价值三千文到几万文。“若按北宋承平时节铜钱购买力,三千文相当于现在人民币两千元。”而陆游在其《老学庵笔记》中也曾记载,他自己购买的一对“磨喝乐”,造价高达数千钱。
一对泥娃娃,凭什么卖这么贵呢?原来,袁遇昌的手艺非常高明,他的泥娃娃居然会暗藏机关,摸摸衣服会动,按按头顶也会动,简直像真娃娃一样。
南宋陈清波《瑶台步月图》,一边喝茶一边赏玩“磨喝乐”,在上层社会已成为一种潮流。
“磨喝乐”可形容孩子可爱
“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”,从宋朝到明朝,磨喝乐一直很受欢迎。到了元朝,有个曲牌名也叫《磨喝乐》,后来又叫《耍孩儿》,并演变成雁北的地方戏曲“耍孩戏”。
湖南长沙窑釉下揭彩童子持莲花纹壶
其时,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及市场竞争力的加剧,还开始出现专门制作“磨喝乐”的集中作坊区。这些作坊不仅制作了大量的专供祭拜牛郎、织女的“磨喝乐”,而且大量地出现了“磨喝乐”的变体,以适应市场的需要。还会有小孩子手执新荷叶,模仿成磨喝乐的样子游戏,所以,有人一度称这种玩具为“持莲童子”。
按宋朝风俗,已婚妇女倘若没有孩子,七夕时应该将摩罗供在家里,多摸摸摩罗的头,来年就会生小孩,生出来的小孩就像摩㬋罗一样可爱。久而久之,“磨喝乐”甚至变成了一个形容词,宋代的大人们夸一个孩子可爱,可能就会说“生得'磨喝乐'模样啊”。
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
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时代书画报提供
钱龙配资-配资炒股配资网站-线上股票配资软件-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